|
发表于 2012-2-1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临沂来自: 中国山东临沂
我县近年发展了不少企业,企业的发展着实带动了地方的经济,也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按理说,有地方挣钱这是老百姓得实惠的事。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企业在管理等方面也暴露出诸多的矛盾和问题。
打工不用出远门了
尽管很多工厂并不正规,也存在管理混乱、工资拖欠等不合理的问题,但是前来务工的人还是不少。某乡镇一共有4家企业。人员500到2000不等。在这些务工者中,年轻的20出头,年老的已过半百。选择在家门口上班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有一个相同的因素也是最关键的因素——离家近。
2006年,范某从外地回到老家进入镇上的食品加工厂工作。因为孩子开始上学了,“不能因为挣钱影响孩子的教育”。为了照顾孩子上学,放弃了从事了多年的棉纺厂的工作回到家乡。虽然比不上在城里挣的多,但是因为离家近,吃住都不用多花钱,还能照顾孩子和家庭,一干就是五年。
“老黄”已经56岁了,在厂里是年纪比较大的了。但为了给儿子在城里买房,老黄一家欠下了一笔不小的贷款。为了帮孩子尽快还清贷款,老黄和老伴都放下锄头加入了“工人”的队伍。因为还要照顾家中几亩地,再加上年纪大了不想走远,他们选择了离家最近的工厂。
17岁,本该是在学校接受知识的年纪。但小秦成了厂里最年轻的工人。因为沉迷网络游戏无心上学,小秦去年就辍学在家,一心想要进城打工。因为担心没人监管儿子会再次沉迷游戏,小秦的妈妈带着小秦进了自己做工的工厂。一方面是监督他不要误入歧途,另一方面也想让他学点技能通过劳动自食其力。
虽然辛苦点,大部分工人都靠劳动改善了自己的家庭状况。东家盖起了新房子、西家供了俩大学生、冰箱有了、空调也装了,憨厚的农家汉子也用上电脑了……不管怎样,乡镇企业的存在使大家有工可做、有钱可赚的同时不必远走他乡。这是件好事。
劳务输出大县也见“用工荒”
以前的状况是本地就业难,随着近年企业的增加,再加上还有一些外出打工的劳动者,使得本地劳动资源也出现了相对短缺的状况。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使得工人会在不同的工厂之间来回“跳槽”。由于工人总体短缺,部分工厂想用拖欠工资的方式来“留”住工人。
员工反映最多的,是拖欠工资,也是他们对厂方最不满意的地方。县内大多数企业在工资发放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拖欠行为。拖欠时间一般是一个月,在年底这种跳槽高峰期拖欠最长的达到2个半月。厂方拒不办理辞职手续,如果工人自行离职就克扣拖欠的工资。最后辞职难变成了讨薪难。
劳动力变稀罕了,待遇却不见涨
虽然企业连年增多,甚至出现工人短缺的状况,但是在农村,农民工权益受保障的程度明显偏低。
沂南大部分企业提供的工作待遇普遍较低。且劳动强度大。就砖埠镇几个食品加工厂来说,正常工人早五点上班,下班时间不定,活少就下班早,活多就下班晚。平均每个月有20天以上下班时间在晚6点以后,甚至到晚上8点、9点。也就是说平均每天要工作12小时以上,尤其一些杀鸡杀鸭的食品厂。所有工人没有住房补贴、没有五险一金、甚至连法定节假日也不休息、更没有加班费可言。就连工作服和劳动工具都有工人自行购买。
这类工厂普遍采取计件工资的结算方式。干的多就挣的多,干的少就挣的少。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无周末、无节假日工人们的平均工资在2500—3000元之间。以砖埠镇某食品加工厂为例,工人每完成一件产品可得3毛钱,这是在一个月一天假不请、全勤的情况下,若不能出全勤,当月所有工作量都按两毛九一件结算。对这些在家门口上班,没有额外支出的“农民工”来说,在看家之余每月还能挣到两千多块钱又是一件很满意的事。除了上班时间有些长。
2011年11月份,砖埠镇某食品加工厂的工人因无法忍受长时间加班,为了争取下午6点下班,组织了一场罢工。无需其它,只需厂领导一个一番简单的劝说,一个“18点下班”的口头承诺,半个小时后,工人们各自回到了工作岗位。晚六点准时下班,坚持了一周。一周后一切如故。说到底,大部分农民都没有维权的意识。大都抱着“端人碗,受人管”的想法,认为给老板打工,拿老板的钱就该听老板的话……
虽有无奈却仍然抱着希望继续干
大年初四早七点,邻居张某门前放起了鞭炮。她所在的工厂开工了,因为是新年第一天开工,上班时间由五点暂时改为八点。
打趣儿问她:“还去呀?!不是说不干了嘛?!”
“不去怎么办啊,在家门口挣点钱还方便,走远了更不易啊! 老板说今年涨工资啊,去看看吧,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