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1998年沂水沂南县级界线勘测那年,那一天从池畔河沿北大山系山脊线,经八亩地虎屯顶,行18公里后沿一条山沟下撤,我被这夕阳下有着一个小山村的山谷的美惊呆了。手中的地图标记的村庄就是三山沟村。十多年过去了,脑中不时显现三山沟的美景。可是一直未能有机会再去。 今年五一节,我终于了却了多年的一个愿望,如愿又一次来到三山沟。留影几张以作留念。 这个如世外桃源深山大峪,有着相对独立的山水构造,有着原始自然的生态环境。这里众山如聚、群峰竞秀;这里清流急湍、山河欢鸣。这里还有遗世独立,如幻如梦的山居民风、民间传说和文物遗存——这里就是沂南三山沟。 风景峰峦叠嶂 山水如画
三山沟的山口只有一个,也是三山沟唯一的山河——寨子河的河口。山口河口处,是一个以修建水库时搬迁了的村庄名称命名的水库,叫寨子水库。寨子水库建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一个中型水库。库面水清若镜,青山倒映,碧波浩荡。环绕着水库的山路,在每一道山沟河汊处都要做山与水的回环,足足有十几里长。 涉水而上,一个个高山深涧又与大河相牵。在此居住的村民告诉记者,整个沂蒙山都是泰山山系的余脉,三山沟的山脉走向似乎是这种说法的最好证明;构成三山沟的两条山脉,都是西北东南走向,呈现出西北高耸、东南低矮的特征。 两条山脉形成的山间大峪,峰峦叠嶂,中通一线。最典型的山峰形状就是崮,有石崇崮、窦家崮等等;这是一种顶部平坦,周遭有着悬崖作箍带的山;这里的每一座山都有着近于山顶处的岩石箍带。再就是依照山的形状命名的山,有猪眼山、刀子山、虎头崖等。 民俗遗世独立 纯朴宁静
三山沟山峪有三个行政村,六十余个自然村,最小的自然村只有两户人家,户数虽然少,可是有村名,“柴禾涧”、“鹁鸽叫”、“龙宫”、“猪圈”等。 谁也不知道,这些村庄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存在的,她遗世独立,享受着大山所呵护起来的宁静。 山中的民居和围墙,大多是块石垒砌建成的;山民们绕着山坡开垦的梯田,也是用块石作堰,由于土少堰多,从山坡下整个看去,只见石墙不见田地。 “在一个叫做解家旺的半山腰,有一个千年不涸的山泉。山泉旁的山洞里有山民们供奉的解老爷和解奶奶。”村民说,两位神仙的老家在山外的曹家泉村,每到天旱不雨的时候,只要老家曹家泉村的人来求雨,山间马上就会降下甘霖。求雨的队伍要有属相是大龙的男人打头,组成三十六人的队伍,还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十二个男,十二个女,十二个寡妇来求雨”,这种只属于这个山间农人的求雨祈祷仪式,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在上演。 三山沟三面环山,山崖陡峭。在一块巨石之上,分别刻有大、小两只凤凰。大凤凰长24cm,高20 cm。小凤凰长12 cm,高11 cm。大小凤凰右侧分别刻有“凤凰”、“三月七日凤”、“东安王钦元”、“元凤”等字样。
该刻石刻于西汉元凤年间(西汉昭帝刘弗陵年号,公元前80年至公元前75年间),是我国现存的有纪年最早的汉画像刻石。
凤凰刻石的雕刻技法为在原生糙砂石面上施阴线刻,构图简单疏朗,显示出古朴、简洁的原始趣味。大胆运用艺术夸张,突出凤凰的高冠、大尾、长腿。所刻文字为带有汉简意味的隶体,以粗犷简练为本,依形写神为旨,大朴不雕而又精妙有姿来评价此刻石当为不过。
凤凰刻石在汉画及书法界亦影响甚大。建国初期傅惜华先生所著《汉代画像全集》即曾收录。大文学家鲁迅、郭沫若等亦曾珍藏此刻石拓片,但在上海鲁迅纪念馆所出《鲁迅先生藏汉画像》一书将大凤凰及其刻字“凤凰”误定出于临淄。《中国书法全集》秦汉刻石卷附录中,将小凤凰刻字定为晋人东安王钦元题字,亦为不妥。包备五先生所著《齐鲁碑刻》选录较为完整。惜“东安王钦元”“三月七日凤”等字因漫漶不清被后来好事者重新凿刻,使其略失汉之风韵,稍显呆滞。“元凤”二字业已漫漶不识。 凤凰刻石中的大凤凰长24厘米,高20厘米。小凤凰长12厘米,高11厘米。雕刻技法是在粗糙的石面上施阴线刻,构图简单疏朗,显示出古朴的原始趣味。这处凤凰刻石在汉画及书法界影响甚大,曾被鲁迅先生盛赞“气魄深沉雄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