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70|回复: 2

关于几个馒头的故事,我的解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0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来自: 中国北京
本帖最后由 卓越乒乓 于 2014-7-24 12:49 编辑

      关于几个馒头的故事我一直想说几句,因为我在很多的博客和QQ群中见到过此事。我所说的只是针对故事本身,而不是针对带来故事的人。
1,用一个社会事例或现象来判断社会道德水平是很好玩的,心理学书上写得很清楚,柯尔伯格就是用海因斯偷药的故事来判断社会的道德水平,他的判断是否是完全正确的呢?我不敢妄下结论。但用这种方法来判断社会的道德是个很好的途径,哈佛教授桑德尔就是运用此方法的很娴熟一位,他在《公正》视频教学里和多次来中国几所大学的演讲里就一直用这个方法。当他在清华大学的礼堂里向学生们询问:下雪了,为了铲雪,有的商人要提高雪锹的价格获利你怎么看?在得到不同答案的时候,更多的是判断学生被社会影响的情况,从而判断当今社会的道德水平,找到更好的改进社会的方法或者说让人们通过一个现象的发生而要从社会制度找寻原因的思维方向,而不是从现象本身找个人的原因。比如说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19个路人没有扶起来,最后小悦悦被二次碾压致死,并不是小悦悦、司机或者路人天生就是坏的,错的是制度的设计,全世界有190多个国家而真正医疗不全免的国家只有20多个,中国是医疗费很高的国家之一,在这样的医疗设计面前,人人都没有安全感,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是受害者,如果我们仅仅用道德水平有无、高低来判断司机、小悦悦或路人是极其荒唐的思维方向,医患关系也是如此。如果大家都是这样的思维方向,这说明社会有问题而不是个人。卢梭在300年前就说过一个民族的性格是他所处的制度所决定的,看看100年前英国作家斯密斯所写的《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你就会发现今天的中国人和100年前的中国人没有多少变化,这是不是很好玩的事?在个人身上找原因就是人性刻画,鲁迅是极其成功例子,一个阿Q:胆小,自以为是,无能力,不会独立思考,连抓虱子也要和人比个高低,为自己的死刑画不好圈圈而懊恼,写的入木三分好极了。但鲁迅和胡适相比就显得渺小的多了。
,2,为什么现在会有道德的拔高现象,更多的是社会缺乏了的表现!不是吗?道德总有它的起因和原始动力,超越自身能力的道德被夸大宣传只不过是为了社会稳定的需求罢了,如果成了习惯在流行那将会导致糟糕的结果,我们必须找寻道德最初的心理动力和原因才是正确的方法。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我的观点是死亡恐惧:一个不死的人我们不能和他谈论道德,就是一个不怕死的人我们也不能和他讨论道德,因为他的道德标准是偏离人性的。死亡产生公平的感念,公平是才是道德的评判标准。无原由的奉献,我们更应当小心那是个好看的漩涡。在欧洲有个故事说,有人要做好事,就在门口放上一根木头,然后对流浪汉说:先生请你帮个忙好吗?这里有一根木头,我扛不动,请你帮我扛到院子里吧,流浪汉的行为会得到很丰厚的奖赏和赞美,这不仅仅是流浪汉保住尊严的问题,更多的是对公平的体现。比尔盖茨捐助了全部的财产,更多的动力来源于对生命理解,他一再强调说,我偶尔拥有了一个技巧恰恰被社会认可而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我必须回报给社会。正如苏格拉底选择被处死是一样的道理。这是应当的!

      
附:1,馒头的故事
一、第一个馒头
A.
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
B.
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摆着很多好吃的。感恩很快被愤怒替代。他举刀杀了农夫,因为,他发现农夫还有那么多没有给他。

思考1:同样的行为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看到自己得到的,会感恩;看到自己没有得到的,会仇恨。

思考2:救人命的是农夫奉献的馒头和水,与农夫自身拥有的并无关系。但现实的教育,更注重农夫一无所有情况下的慷慨,那意味着更高尚。这不自然改变了人们心中的标准和预期。实际上,爱心存在于生活的每一点,都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每个人都可以献爱心,而不是期待一个像A农夫那样的人出现。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每个人都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

思考3:感恩或者仇恨,往往都由一些细节决定而非本质决定。从本质上看,AB两种情况下,结果都应该是感恩的。但只有正常而理性的人才能在两种情况下都保持同样的感恩心态。

思考4:在感恩和仇恨之外,是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心态存在?

二、第二个馒头
A.
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被救者是个被通缉的贪官。于是,很多人仇恨农夫,认为他助纣为虐。
B.
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被救者是个曾经多次助人的善人。于是,很多人称赞农夫做了一件大功德事。

思考1:当救人于难要视身份救人,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标准决定应该救什么人,应该不救什么人。于是,很多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见什么人都不救了。

思考2:如果人们在两种情况下,都能对农夫身怀敬意,爱心或会茁壮成长。反之,则在势利、戒心等等的影响下,爱心会丧失。

三、第三个馒头
A.
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这位农夫,指着另外一个农夫的家说:看,那家就是曾施舍馒头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饥饿者艰难地走到那个农夫家门口,农夫开开门,抱歉地说:我没有吃的了。于是,全村的人都仇恨这位农夫,而没有人指责那位从来不帮人的农夫。
B.
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这位农夫,指着另外一个农夫的家说:看,那家就是曾施舍馒头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饥饿者艰难地走到那个农夫家门口,农夫开开门,说:我只有半个馒头了。于是,全村的人都鄙视这位农夫,而没有人指责那位从来不帮人的农夫。

思考1:对于有爱心者,人们的标准会不由自由地抬高。

思考2:对于自私者,人们对把期望值降低到最小,因而也不会失望。

思考3:超道德是驱逐爱心的强大力量,直到所有的人在面对饥饿者时都关上家门。

四、第四个馒头
A.
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对于农夫的任何行为,他都不问善恶,全力支持。农夫失去镜子,认为自己一切都是对的。后来,因犯大错破产。
B.
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但是,对于农夫的行为,支持其善,直言其错,农夫辛勤耕耘,并不断改进,渐渐兴旺,广施爱心。

思考1:感恩的方式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思考2:正常的思维什么时候都要保持,直言、批评往往是更好的方式。

思考3:其实,吃完馒头、喝碗水后,转身离开,也是一种感恩。很多时候,帮助人的人,只是怀着一颗平和、感恩的心在做,并不刻意希望得到赞美或者回报。

五、第五个馒头
A.
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村里人逢人见到农夫就夸他,做了一件善事。后来,即使遇到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农夫也主动伸手相助。
B.
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有人怀疑农夫作秀,甚至怀疑这个饥饿者就是农夫自己找人扮演的。于是,农夫遇到求助者,就躲得远远的,恐怕再遭诋毁。

思考1:赞美或者诋毁,往往会影响一些人的行为,一些心智不够成熟者的行为。

思考2:如果祈求某种行为得到一致的评价,只会让自己走火入魔。

思考3:遇到诋毁就逃避的人,永远只能当懦夫。

思考4:农夫应该迅速忘记那个馒头和那碗水,并忘掉人们所说的,平静地做自己的事情,做一个快乐的农夫




     
发表于 2014-7-25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临沂来自: 中国山东临沂
哲学来自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6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来自: 中国天津
诚然如此,谢谢赏识,祝您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违法违规信息举报:邮箱:3260019875@qq.com|卧龙网 ( 鲁公网安备 37132102371343号 备案号:赣ICP备2024041037号 )

GMT+8, 2025-1-13 09:48 , Processed in 1.19251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